正月十三是“上燈”,老傳統今日一點、二祭、三吃,寓意吉祥順利
今天是正月十三,是我國的傳統節日-“燈頭生日”,又叫做“上燈”(www.sawang.net)。在這一天,家家戶戶要在廚房的灶臺下面點燈,在民間有“十三、十四神看燈,十五、十六人看燈,十七、十八鬼看燈“的說法,意思是在正月十三這一天人們要開始上燈,到正月十八時要落燈。正月十三“上燈”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,自然有很多講究,比如在這一天要一點、二祭、三吃,寓意吉祥順利,那么分別指的是什么呢?
上燈節一點:點灶燈。點灶燈指的是在廚房的灶臺下面點燈,相傳正月十三是燈頭的生日,正月十三點灶燈的習俗開始于南宋時期,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的灶臺下面點燃蠟燭,一是慶祝燈頭的生日,二是在民間正月十五有看花燈、鬧元宵的習俗,在正月十三這一天將花燈都點燃,為元宵節看花燈、鬧元宵提前做準備。
上燈節二祭:
一、祭關公。相傳正月十三是關圣帝君得道升天的日子,所以在這一天人們便會祭拜關公,祈禱在新的一年中關公能保佑人們順順利利。在祭拜關公時,所用到的貢品也有講究,人們通常要用一種叫做“添盤子”的貢品。
二、祭海。正月十三這一天不僅是關公得道升天的日子,也是海龍王的生日,所以這一天要祭拜海龍王。正月十三祭拜龍王這個習俗在我國的臨海地區廣泛流行,在這一天漁民們會按照傳統,將豬頭、鯉魚等貢品擺放在供桌上,人們還要向大海行叩拜禮,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大海能源源不斷的為漁民帶來收獲。
上燈節三吃:
一、吃湯圓。在民間有“上燈圓子落燈面”是說法,意思是在正月十三上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,寓意團團圓圓。之所以在正月十三要吃湯圓,是因為湯圓是用糯米面將調好的餡料包裹起來,人們將稱之為“包燈”,再加上正月十三時月亮已經開始初圓,碗里的湯圓和天上的月亮相呼應,所以便有了上燈節要吃湯圓的說法。
二、吃“圣蟲”。在民間有正月十三這一天有制作“圣蟲”吃“圣蟲”的習俗。圣蟲其實是人們用面粉制作而成,人們將面團通過裁剪、雕刻、蒸煮的方式,做成圣蟲的模樣,正月十三吃圣蟲有五谷豐登、風調雨順的寓意。
三、吃雞蛋。正月十三上燈節要吃雞蛋的寓意和吃湯圓的寓意相同,因為雞蛋也是圓圓的,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雞蛋,有全家團圓的寓意。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,雞蛋是最普通不過的食物,但是在過去雞蛋卻是奢侈品,雖然農村家家戶戶都養雞,但是人們卻會將雞蛋賣掉換錢來貼補家用,所以在正月十三全家人一起吃雞蛋,還有日子蒸蒸日上、越來越好的寓意
今天就是正月十三上燈節了,在你們那里有這樣的說法嗎?歡迎大家回復討論。